美國財長表態:打擊外國人利用空殼公司和房地產在美洗錢!
風雲訊
3月28日,美國耶財政部長耶倫在華盛頓公開表示,未來美國要做兩件事:
1、揭開空殼公司面紗。
2、打擊金融腐敗和洗錢。
這兩件事看起來是老生常談,但背後是騰騰的殺氣。
圖自:reuters
耶倫接下來的說的話就不再是官話套話了。
“我們已經看到腐敗的外國官員將贓款藏在美國的空殼公司里。”
“貪污犯通過匿名購買外國房地產來洗錢。”
“精英們通過律師或財富經理等同謀或不知情的金融人士轉移腐敗收益。”
大家細品,這是不是要開始收割一波韭菜了,只不過這些韭菜的咖位比較高,值得美國政府出手。估計隨便拔幾根都夠美國財政部吃上一段時間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所有在美國註冊空殼公司的、炒賣買過房地產的、通過信託、基金等金融形勢在美國處理資金的都要小心了。你卡里的錢不一定是你的錢嘍。
圖自:微信圖庫
當耶倫把這件事公開說出來的時候,美國政府其實早就動手了。這是典型的能動手別吵吵。
根據耶倫的說法,2022年9月開始,美國財政部已經開始了實施實益所有權登記(beneficial ownership registry),建立一個小企業所有者信息的新數據庫,它將收錄至少3200萬家美國小企業所有者的個人信息。
根據規則,2024年1月1日起,員工少於20人的在美成立或註冊在美開展業務的公司,必須向金融犯罪執法網絡局(FinCEN)登記,報告實益所有人的有關信息。
舉例來說,今天在美國註冊一家公司,完全可以由離岸公司持有,而離岸公司背後又是一家信託公司。在2024年1月1日前,這種殼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美國政府不一定能找到。
但在2024年1月1日後,不管你這個公司背後有多少層控股結構,但實際控制人必須向美國政府說清楚。如果不能,以美國政府過去的操作來看,這家公司大概率會成為美國財政部的“食材”。
而負責操作這件事的機構名為FinCEN,該機構成立於1990年,隸屬美國財政部,是建立反洗錢情報體系的核心,與全美各大銀行及其他金融及監管機構的數據庫聯網。
FinCEN對實際控制人的定義是“直接或間接擁有公司重大所有權權益的個人“,這個人無論是張三李四,還是jack rose,都必須讓美國政府知道他到底是誰。
細思極恐,特別是全世界有權有勢還有錢的各位大佬們。
耶倫也明確表態:”美國建立的小企業所有權的新數據庫,將阻止這些髒錢進入美國。”
圖自:微信圖庫
美國媒體表示,耶倫的這個想法源自美國在制裁其他國家時發現,美國執法機構對很多在美國註冊的企業根本無法探知其實際所有權,既然不知道就不能執法。
所以美國政府才下定決心,要建立一個數據庫,掌握美國所有2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實際控制人信息。
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但美國把這個責任推給了企業,也就是申報義務在企業,不申報則視為有“洗錢”嫌疑。企業實際控制人被迫自證清白。
不得不說,這種操作很美國,但也很有效。
但即便耶倫做到這個程度,還是有美國的業內人士認為不夠。
比如全球金融誠信智庫(GFI)的政策主任Lakshmi Kumar表示,美國政府還應該追究那些非法資金的“把關人”。比如律師、會計師和涉嫌犯罪的資金經理。
因為“我們已經看到有些頂級律師事務所自願、有意、或無意地支持犯罪組織、軍火販子等不良行為者,”Lakshmi Kumar說。
金融問責制和企業透明度聯盟(FACC)執行董事Ian Gary則建議美國政府出台新法規,着重解決不法外國分子在美國房地產行業的洗錢行為。
不過,Ian Gary或許誤會了美國政府。美國政府不是不想解決外國人在美國利用房地產洗錢的問題。但2022年7月,美國政府試圖讓國會通過《促進者法案》(ENABLERS Act),其中就擴大了美國《銀行保密法》的定義,要求會計師、律師和其他專業人士對客戶的資金進行盡職調查,以確保它們不是髒錢。
但很遺憾,這樣一個有助於提高美國政府執法能力的議案失敗了,因為有另一股強大的力量遊說國會議員,最終在投票中失敗。
與此同時,耶倫領導的美國財政部也遭到了各方勢力的挑戰。
2022年11月,美國小企業協會提起訴訟,要求停止建立數據庫。他們認為這對小企業造成了過重的負擔,同時還侵犯了各州監管企業的權利。
而到了2023年3月15日,一個5人組成的跨黨派的參議員小組敦促財政部,修改新數據庫在收集信息、訪問權限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規則。理由是規則草案不符合《企業透明度法案》(CTA)的目標,製造了“不必要且代價高昂的障礙”。
2023年2月,美國銀行家協會(ABA)和州銀行家協會也致信美國財政部,表達了對建立數據庫的擔憂。
圖自:微信圖庫
所以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和錢過不去,耶倫的想法很好,但能不能實現還存在變數。
對此,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研究員Nate Sibley表示,“美國正在執行最激進的全球制裁和執法行動,卻看不到誰在自己的後院藏着黑錢,這很荒謬。”